查看原文
其他

封山期间收钱放行,塞罕坝做“防火生意”的只是个案?|新京报快评

舒圣祥 新京报评论 2019-05-13

防火封山在落实中不能变了味,本来是劝返的义务,却落实成了敛财的手段。


▲微博截图


   文 | 舒圣祥


“五一”假期刚结束,就有网友反映自驾游被强收“买路钱”的遭遇。据中国之声报道,有北京市民前往内蒙古赤峰市的乌兰布统旅游,河北承德的塞罕坝是必经之路。在塞罕坝附近,身穿“森林消防”服装的人拦住去路。正值防火封山期,一切旅游车辆不得进山——除非向“森林消防”缴纳100元到200元不等的费用。

在五一假期里,微博上有多位网友反映同样的遭遇。

此山是我开,此树是我栽,要想过此路,留下买路财——在塞罕坝被强收“买路钱”的网友,彼时在头脑中浮现的,没准儿就是这句话吧。

5日晚上,塞罕坝防火办负责人接受采访时,承认网友的反映属实,是“一名扑火员私自收受游客钱款的事情”,目前已经停职,听候处理。

以森林防火之名,公然强收“买路钱”,性质实在恶劣。

近段时间,多地发生森林火灾,凉山森林大火30名消防员牺牲,更是举国哀痛。预防森林火灾,必须警钟长鸣,五一假日期间,出游者众多,当然更得高度警惕。据悉,塞罕坝之前已经发布封山防火公告:从4月1日到5月31日,林场全场封山,禁止一切旅游、踏青、采挖野菜人员和车辆进入塞罕坝林区,各检查站必须对以上人员进行劝返。

既然已经发布公告,因为森林防火而禁止通行,公众当然有支持配合的义务。这点大家也都能理解。问题是,防火封山在落实中不能变味。本来是劝返的义务,却落实成了敛财的手段。


▲资料图,图文无关。图/视觉中国


这不仅会让防火封山名不副实,火灾危险隐患随之大增,更会让人质疑防火封山目的纯洁性,引发外界借机敛财的猜测。

收钱好办事,想让谁进就让谁进,自由裁量权如此之大,如此模样的“防火封山”,也容易引来形式主义的质疑。

另外,当地有关方面从网友记录的视频中找到责任人,认定是“一名扑火员”所为,可反映类似事件的网友并非一个,当地农家乐和酒店员工也已经见怪不怪,强收“买路钱”显然并非个案。记者调查发现,五一期间,身穿“森林消防”制服、承担劝返职责的工作人员收取一定费用后私自放行的现象不是个案。把责任全部推给“被视频拍下的扑火队员”,当地似有避重就轻之嫌。

前段时间的凉山大火至今仍让人心有余悸,英勇牺牲的30名扑火队员则更令人痛惜。我们相信,绝大多数的扑火队员都秉持着一颗竭诚为民的心,新闻中提到的情况是极个别的例外。可也正由于森林宝贵、生命宝贵,请别因为暂时的一己私利,给村民、同事、战友带来额外的安全隐患,也别因“收钱放行”的徇私之举抹黑扑火员群体的声誉。

森林防火警钟长鸣,必须扎扎实实做到位,杜绝形式主义,防患于未然。地方相关部门基于某个意图制定政策,更得全面考虑到可能引发的联动效果,尽可能让政策制定更为合理高效,避免反倒让个别贪腐之徒觅得寻租空间。


□舒圣祥(媒体人)


编辑:孟然   校对: 郭利琴


推荐阅读:

五四100年:以“青春之我”创造现代中国|新京报社论

董事长发开脱声明,无助消除步长制药舆论困境| 新京报快评

董事长行贿“送”女上斯坦福:步子不正,何以“步长”?| 新京报快评

花巨资将女儿买进斯坦福,也是为富不“端”| 新京报社论

“31岁还是个孩子”:“巨婴式教育”能不能洗洗睡了 | 新京报快评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